2020年8月14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以中小学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促核心素养转化落地”总课题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于镇江碧榆园会议中心圆满举行。
(总课题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是为了落实推进“以中小学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促核心素养转化落地”课题而举行的,该项目课题由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申报,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研究员主持,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促进核心素养转化落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及育人方式的变革。2020年初,该课题在160多项参与申报的课题中脱颖而出,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规划课题。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主任担任会议主持,介绍会议日程并做交流发言。董主任指出,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下,课题对于推动中央文件精神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方向围绕“核心素养”以及“育人方式”两大核心概念,主题包容开放,希望各区域各学校积极参与研究实践。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主任主持会议并做交流发言)
镇江市教育局刘元良局长致辞,并就镇江教育发展与课题研究准备情况做介绍。近些年来,镇江市教育局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各项要求,坚持课程创新,打造家校合育的教育生态,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健康测评等各项指标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此次积极参与区域课题研究,充分显示出镇江推进课程改革的决心与信心,镇江市教育局将积极落实组织保障工作,为课题发展贡献力量。
(镇江市教育局刘元良局长发言)
总课题组负责人,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朱卫国会长做主题发言,他表示此次课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课题由顾明远先生担任顾问,在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更侧重于突出应用价值,课题组将覆盖江苏、浙江、黑龙江三省100余所中小学校,进一步延伸课题广度和深度,围绕“区域育人方式、区域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与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等八个方面子课题,培养和孵化一批核心素养视阈下育人方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总课题组负责人,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朱卫国会长做主题发言)
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课题实施的策略、路径和步骤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孙炳海院长提出了三点建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强调过程性和结果性,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育人方式转化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要充分挖掘各地特色,提炼可推广的规律与经验;子课题采用遴选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总课题组加强专家指导,从培育教学成果奖等方面给予区域与学校通道支持。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孙炳海院长发言)
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金春兰主任阐述了她对于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考,并介绍了黑龙江省的课题研究情况。她认为课题研究方向和重点,要聚焦在学校,尤其高中阶段的育人方案落实,要加强对学校育人经验的总结与研究;课题研究坚持遴选与培育并举,目前,在育人方式上有特色、做出成绩的学校已纳入到黑龙江省的课题研究当中,后续会继续征集更多的学校共同参与。
(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金春兰主任发言)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周明副处长建议,课题在顶层架构设计上,要做好分类梳理,要把研究方向、研究的方式、方法、路径,以及子方向研究方向,形成规范的文献资料包;要积极动员学校的校长和学科的老师参与课题研究;他还建议,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对学生评价的研究,加强对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评价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周明副处长发言)
镇江市教育局黄科文副局长介绍了镇江的课程改革经验,镇江核心素养落地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课堂开展,后续全市的所有高中都要加入;镇江市要建立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荣誉激励机制;加强小学、初中教育,继续推进家校合育的教育生态建设;重点抓衔接教育,为高中教育取得更好的全面发展,为“五育”并举提供支持。
(镇江市教育局黄科文副局长发言)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陈云龙副主任为会议做总结发言,他带领大家将视野投向全球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梳理了我国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方案修订的背景、过程以及重要意义。他强调,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要做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导向性,强化应用价值。针对优秀的教育成果经验,后续可以通过简报、期刊杂志、论文、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外输送、拓展。他期待更多经验百花齐放,共同推进育人方式转变落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陈云龙副主任做总结发言)
此次工作会议研讨及完善了课题相关内容及实施落地方案,既是对课题组前期工作的一次小结,也是对课题组后续工作的鞭策和促进,总课题组成员将继续秉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