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课程改革实验区 > 重庆南川实验区 > 实验区简介

重庆南川实验区

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09

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18年央视《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一直以来,南川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当做最大的民生。


2014年4月,南川区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成为课改实验区,迎来了发展的机遇。2017年6月续约,共建课改实验示范区。几年来,全区秉承“爱与责任、精致启航”教育理念,围绕“爱心与责任,课改与提质,特色与均衡”三大主题,从最初的改课、“两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到“课程领导力建设”,再到“三课”联动(课程为载体、课堂为核心、课题为引领),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行政推动,创新管理服务新体系。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每年均把课改经费放在政府工作经费预算的首位,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二是增添措施抓落实,将课改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评优评先、进城招聘的重要条件,成为培养、选用干部的大舞台,乃至区教委工作的“牛鼻子”。三是做好顶层设计,规划课改路线图和时间表。四是为非课改工作“减负”,营造良好课改氛围,为课改保驾护航。


研训驱动,创新专业发展新路径。一是聘请各级专家团队,以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更新教师观念。二是开展“送教下乡”“走教”蹲点指导,带动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均衡发展。三是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四是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携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五是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行“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协同共建。


项目带动,创新区域课改新策略。一是深化学校课程方案编制项目,全区采取“集中诊断—进校指导”“种子学校—联动学校—非种子学校”共研机制,优化课程顶层设计。二是精准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两大项目,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三是强化校本课程规范化建设项目,制订课程纲要,编写课时活动方案,加强课程审议评价,做亮学校特色课程,出版了《建设规范的校本课程》。


展评促动,创新自主发展新模式。一是全区学校以现场展示为主,辅以“微课”“微视频”“活动录像”等形式开展“课改展示”活动,增强学校执行力。二是全区定期举办“基于标准的教学”说课、作课、评课竞赛,增强学校实践力;三是修订完善学校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实施学年质量监测、非语数外学科的现场抽测,催生学校内驱力。


学校主动,创新课改落实新保障。一是遵照教委文件要求,理清学校课改工作思路,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推进计划。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规范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学习培训、磨课赛课、交流展示、主题教研、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四是坚持课题研究“来源于教学、实践于课堂、服务于教学”的原则,强化课题研究。


通过努力,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教学成果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个,三等奖9个,获国家二等奖3个。名生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农村中学连续三年有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全区校长教师素质整体大幅提升,有教师获“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小学名师乡村工作室主持人”等,参加市级以上赛课获奖人数倍增,在省市级以上作经验交流、课例展示、专题讲座100余次。学校特色更加彰显,全区涌现出大有山歌、石溪板凳龙、民主粘贴画、金山陶笛等特色项目,以及“三线文化”“泉水叮咚”等大批特色课程体系,呈现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全区学校建设逐步走向课程化、精品化和品牌化。目前,城乡学校运动场地全软化、照明工程全改造、卫生厕所全覆盖、直饮水机全配备,学校已成为辖区地标。区域影响也日益扩大,成功承办2016年全国课改实验区联席工作会,多次承办重庆市级学术会。近年来,市内外50余个区市县3000余人前来我区考察学习。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国家、市级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或系列报道50余次。


下一阶段,全区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区域实践范式研究》这一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课程领导力”建设,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形成区域比较完善的立德树人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与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为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