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课程改革实验区 > 实验区动态

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总结部署 2020年实验区工作

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    发布时间:2020-05-1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部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有效结合,推动教育政策转化落地,自2012年开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聚焦主责主业,在全国通过设立课程改革实验区项目带动工作、服务基层。2020年5月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2020年度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联席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东中西部9个省市16个实验区代表参加了会议。


0512.png



0513.png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课程教材中心主任田慧生同志做了实验区建设年度工作报告。田慧生指出,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深耕主责主业,为课程教材领域意识形态把关、国家政策转化落地、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专业支撑作用。实验区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与提升,如重庆南岸、广州南沙、重庆南川、郑州高新、广东珠海等实验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教育品牌;山东临沂实验区及王府、二七一、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等抓住课程改革关键环节,对学校课程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形成学校自身特色课程体系;江苏徐州、重庆江津、浙江宁波实验区强化改革攻坚,在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扶贫、评价改革等教育热点难题方面成绩突出;成都锦江、江苏常州、嘉汇教育实验基地、成都都江堰等实验区着眼“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率先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初步探索经验,为国家政策落实落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


2019年,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多次批示指示,合作建立的实验区,一定要开发好、管理好、利用好,使实验区真正成为引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田,成为助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实现国家政策有效落地的先锋和标杆。目前,课程教材中心和研究所层面共形成了面向实验区的近20项重点项目与活动,涵盖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项目体系基本成熟完善,面向教研员、校长、教师等不同群体的活动丰富多彩,实验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田慧生强调,2020年各实验区建设要立足大局大势,以“收官之年”圆满收官为出发点,系统谋划“十四五”开局工作;以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应以补齐短板弱项为着力点,大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提高育人质量为落脚点,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评价体系改革为突破点,充分激发教育发展的生机活力。聚焦聚力,巩固提升实验区建设成效。为此,田慧生在联席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点希望和建议。


1.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将实验区建设成为创新实验基地


近年来,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蓬勃发展并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认可,主要在于各实验区能够聚焦到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改革主题,紧密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在当地的具体表现,开展创新实验和实践探索。这是实验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坚持。下一步,各实验区要更加聚焦国家课程改革重点任务,强化开拓精神和前沿意识,肩负起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时代使命,真正让实验区成为践行先进理念和国家政策的全国示范,成为提供首创经验和决策咨询的前沿阵地。


2.进一步发挥阵地作用,将实验区建设成为调研观测基地


2019年,郑富芝副部长赴课程教材中心和研究所调研时强调,“要把研究所打造成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的管理、改革和决策出谋划策”。为了进一步落实部领导要求,发挥出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2019年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正式印发了《关于聚焦主责主业、落实一线规则 加强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实验区建设作为深入一线最重要的平台和抓手,作为了解理论研究和宏观政策在一线落实落地情况最重要的基础阵地。希望实验区建立起定期调研机制、常态化课程教材政策的监测机制和及时的基层需求反馈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更加促进实验区建设与教育部主责主业的紧密结合,真正让实验区成为国家课程教材改革最为重要的基础阵地。


3.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将实验区建设成为成果推广基地


实验区建设八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实验区成果全面涌现的新阶段,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及各实验区都需进一步深度思考,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规律性总结,形成可迁移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发挥出示范引领全国的作用。同时,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将为实验区搭建更多全国性的展示平台,分享和推广实验区改革成果,提升实验区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4.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将实验区建设成为信息化融合指导实践基地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积极克服困难,创新方式,组织各实验区开展了在线远程工作研讨,并在部分实验区组织开展了专家远程讲座和指导。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实践是成功的、可行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远程会议、远程指导也将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在当前新形势下,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和各实验区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思路,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在便捷、灵活、高效等方面的优势,最大化地用好专家资源,策划好各类实验区线上活动,用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指导建设实验区,助力实验区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下阶段实验区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张国华指出,要提高站位抓落实,将实验区工作纳入到国家教育的大局大势中统筹推进;要强化措施抓落实,通过建立实验区基层联系点制度、校长教师“结对子”制度、建立统筹育人各环节的监测反馈机制、探索区域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以及搭建实验区经验宣传展示的平台五个方面推动实验区尽快建成“四个基地”;此外,还要创新方式抓落实,主动适应新形势变化,开拓工作思路,探索建立远程线上指导和传统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张国华要求,会后课程教材中心、研究所及各实验区要进一步组织学习此次会议的精神,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分解任务强化落实,主动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努力实现将每一个实验区都建设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创新实验基地、调研观测基地、成果推广基地和信息化融合基地的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弋英、吴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