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学成果先进案例 > 各美其美视阈下高中“社团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

各美其美视阈下高中“社团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

13290人已读 收藏
  • 成果概述
  • 成果说明
  • 成果样例
  • 成果品鉴
  • 《各美其美视阈下高中“社团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领,以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以及教师实现各美其美发展为价值追求,围绕高中学生社团建设开展的应用性研究 。其目的是探索一条与 国家课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的校本化课程实施载体, 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全面、更幸福发展的高中 个性化、特色化教育之路。“各美其美”是指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创造、发现、张扬自己的美,也是指学校通过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美好的难忘的高中生活。该成果总结出了高中社团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研发出了操作性强的社团建设的模型,提出了兴趣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生命共同体逐渐递进的“社团共同体”理论。该成果架构了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体系,实现了课外活动的有效转型和育人功能的有力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引导高中学生积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自主教育之路 。该项成果及相关研究获批团中央全国重点课题《当前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并已结题,通过黑龙江省德育工作现场会、中国高中六校联盟学生社团建设高峰论坛向全国推广。出版专著《各美其美共芳菲—哈三中社团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受到好评 。

  • 1.内容简介和概念解读“各美其美”一是指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社团活动获得发展,创造自己的美;二是指学生个体能通过社团活动唤醒潜能,发现自己的美,张扬自己的美;三是强调学校应该通过建设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美好的难忘的高中生活。《各美其美视阈下高中“社团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系统化地构建了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具体模式和结构体系,在资源开发、管理深化、品牌打造、共同体建设等方面为各类高中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案例和实践经验。验证了高中学生社团在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课程下国家教育政策在高中学校落地,校本课程建设深化和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等都做了有益的拓展性探索。2.成果的功能与效果在各美其美理念下,探索了借助学生社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的有效路径。有效解决了新课程下学生课外活动转型升级问题,为学校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新课程下合理迁移探索了有效路径。“各美其美”的视阈彰显了三中人的教育境界。该成果的实施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发生巨大变化。学校有超过20000人次参加近百个社团,主办校际、省际大型社团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近8000人,覆盖海南等十多个省。模拟政协社团《互联网+智慧养老》、《加强中小学性教育》的提案均被提交到全国政协会议讨论;鲍天翼同学获得全球英特尔实验室免费使用权并获3项专利。近200位教师参与社团指导,获奖共计410余项。罗富华教师获得全国最佳科技创新活动辅导员称号,李冰教师组建了DIY创新实验室,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梦、太空梦”节目中得到欧阳自远院士的高度评价,其《MY-Block力学演示积木》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师生开发了近百门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体系。团中央等行政部门对我校社团建设充分肯定,被央视、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文明单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研发出社团建设模型,为高中社团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基本模式。提出以“各美其美”作为社团建设价值追求,以社团建设之美,成就学生个性之美、教师专业之美和学校特色之美。提出了社团发展形态从自发、自觉到自主的演变趋势,并给出了各个阶段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提出兴趣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生命共同体逐渐递进的“社团共同体”理论,深入挖掘社团育人功能。建立基于师生双核互动下的社团建设模式,政策牵动、家校联动、师生互动,建设社团生命共同体。

  • 孟凡杰: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会长、原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630

持有者:王明伟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为你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