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学成果先进案例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生活整体改进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生活整体改进研究

22978人已读 收藏
  • 成果概述
  • 成果说明
  • 成果样例
  • 成果品鉴
  • 针对传统以“考试周期”为线索的校园生活,本成果提出了“创造校园‘全生活’进行‘全人教育’的理念”;探索了校园生活整体改进方式与策略;研发了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的“儿童成长节律”课程;形成了综合融通的儿童校园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学校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科院等科研单位,采取合作研讨方式开展本研究,研究经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是实践思辨期;第二阶段是各学科、各领域的实施探索期;第三阶段是学校教育新生活改进期;第四阶段是综合融通的日常转化发展期。

    近4年来,本研究成果在集团内9所学校运用(学生近万人),并在常州市23所学校推广,同时通过全国研究联盟推广辐射。研究成果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相关文章百余篇;出版了《整体化成:始于理念成于生存方式》《生命关怀:学校教育的本真回归》2本专著。

    儿童是怎样生活的,就是怎样学习的,以儿童生活为线索构建的校园“全生活”,注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促进了多元学习方式的生成,创造了多层次的课程形态:学科课程、学科间整合的综合课程、走向生活的课程。2016年9月,本研究的支项目确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

  • 1.成果的主要内容

    当下的学生校园生活往往缺乏整体性、融通性和关联性。传统学校生活主要围绕知识学习和考试周期展开,学科相对封闭,学习方式相对单一,过多关注符号世界与间接知识的获得,校园生活与自然、社会融合度低,问题解决等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不够。本研究立足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规律,从整体上规划校园时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通过实现各领域教育生活的整合融通,让儿童在知识综合应用中,形成相应的实践创新能力,形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适切路径。

    一是思维转换,实现校园生活的价值提升。传统模式下,学科相对封闭,学生活动与学科学习割裂,学习时空仅限于学校,大多数师生围绕学科间接获得知识,缺少直接体验的交互。我们需要以儿童生活为线索构建的校园“全生活”。

    二是节点规划,实现校园生活节律的逻辑优化。以儿童生活为逻辑改进校园生活时间,我们主要把握学期生活的三个主要节点,即期初入学,期中转换,期末总结。

    三是内容创新,实现学校育人模式的实践改进。以儿童生活为逻辑改进校园生活时间,提出“遵循特点”“体现过程”“逐层融合”的节点设计,横纵联系,形成学科教学、跨学科及超学科互动节律、学期节点生活节律。

    2.成果功能与效果

    一是确立了儿童校园“全生活”观。学校以综合课程探索为载体,引导学校教师关注儿童校园生活转型,逐步形成了校园“全生活”观念。

    二是促进了儿童校园“全生活”的实践转型。校园生活从“知识学习”与“考试周期”节律转向儿童生活经验不断改造与发展,形成“儿童的直觉与经验置于课程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是优化了儿童校园生活方式。学校课程实施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跨界式的项目主题活动,模糊了学科界限,提升了学生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3.成果价值与创新

    一是立足整体综合策划校园生活。学校让校园生活与自然、社会实现深度融合,体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二是以儿童生活为逻辑改进校园时空。学校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改进了儿童的校园生活规律,创造了学科教学与跨学科及超学科互动节律、学期节点生活节律。

    三是依托综合体验丰富学习方式。校园学习生活内容和时空的变化,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变化。多元学习方式中,更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体验与创造意识的培养。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点评

    该研究项目给我们带来五个“一”的感受。

    一是有一种规律叫成长节律。教育规律最终应落实到学校校园生活的整体改进当中,抓住儿童的成长节律,也就抓住了儿童发展的规律。

    二是有一种方法叫整体建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采用整体构建的方式,立体化构建校园环境,规划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是有一种价值叫回归自然。把自然的教育理念融汇课程中,把学生送回大自然,让他们走向自然的时间和真实的时间。

    四是有一种素养叫课程育人。不同的课程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学习方式也造就了不同人的知识结构。一种素养的实现,要通过课程的体系和学习的法则来进行。

    五是有一种资源叫作机制建设。借助学校的制度体系,推进一种价值理念,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叫机制建设。

335

持有者:李伟平

单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为你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