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教学成果先进案例 > 以纸质为媒体培养小学生创意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纸质为媒体培养小学生创意素养的实践研究

12112人已读 收藏
  • 成果概述
  • 成果说明
  • 成果样例
  • 成果品鉴
  • 艺术教育是一把打开人类巨大潜能的钥匙,而这些潜能又能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同时,艺术创作实践还具有发展个性、锻炼意志、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使学生拥有主动思考的能力。

    《以纸质为媒体培养小学生创意素养的实践研究》历时十四年,以“纸”为媒介,建立了创意生长的四条研究路径(文化浸润、自由创想、综合创意、实际应用),寻找到创意萌发的七个要素(主题、材料、技法、造型、组合、展示、评价),实施创意孵化的九坊课程(纸浆智造、古法造纸、百变折纸、缤纷染纸、纸藤编织、剪纸工坊、衍纸部落、纸版拓印、纸形纸塑),探索出项目化、主题化、系列化的学习过程和实施途径,形成一套量化评价方案(1会、3能、6艺、9坊、12式、36技、72变),建构了“纸为媒”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实践体系,转变学习方式,形成关键能力,培养创意素养。

    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公开出版的7本书籍的编写,在全国CN刊物中发表论文30余篇。学生参与活动近万人次,全国、省市级获奖1300余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了工匠精神。成果辐射到法国、英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学校被评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承办两届“中国创课”活动。

  • 1.功能价值

    通过“纸为媒”课程的实施,解决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创意素养的问题。

    一是创意的自然生发。研究小学生创意的萌发、孵化和生长,构建创意思维形成的路径、模式、方法、评价的实施体系,固化创意素养的培养机制。

    二是创意的教学方式。全面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习从文本知识学习走向实践性学习、主题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创意素养。

    三是创意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创意素养可活学活用于生活实际,其中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意义深远。

    2.实际效果

    一是学生美术素养更加出色。学生人人会造纸并能造3种以上手工纸,学生作品有创意,92%学生学习运用了6种艺术形式,81%的学生能运用36技72变的纸艺方法。学生参与美术公益活动近万人次,在全国、省市级获奖1300余项。

    二的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国级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向500余位老师展现了“造纸、染纸、塑纸”等技术,学生用纸设计的服装和道具,体现了学生设计与推理、改造与创生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是教师专业能力充分发展。课题组开发的“空中微课堂”服务学员2000余人,系列微课获得省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公开出版的7本书籍的编写,在全国CN刊物中发表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论文获奖60余篇,开设全国、省、市级公开课和讲座60余次,80%成员成长为省、市、区名师、学科骨干、教坛新秀。

    四是学校特色文化积极深化。全国30多所学校到我校考察“纸为媒”项目。课题组老师在本省市部分城市开设示范课30余次,先后受邀赴台湾、香港、山东、西安等地推广成果,与法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3.成果创新点

    一是价值创新,学法革新。“纸为媒”课程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为创意素养培养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课程、师资和活动组织形式,促进关键能力提升,促创意素养发展。

    二是媒材创新,平中见奇。“纸”百搭百用的固有特性为创意提供了自由素材,“纸”可塑可染、可折可剪等工具特性为创意提供了支撑途径,为创意提供成果转化的可能性。

    三是过程创新,融合创生。以“九大工坊”为支柱的课程既可独立存在,也可两两组合,还可多元整合,配合项目化、主题化、系列化活动,形成层层融合、互为融通的课程体系。

    四是整合创新,形态多元。站在多学科的交叉点,通过整合与创生,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环境下的跨界创造,拓展了艺术视野,实现多元跨界的教育价值。

391

持有者:余应勇 孙惠惠 陈舒恩 罗丽 叶子 姜全林

单位: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为你推荐

换一批